正规365娱乐平台-365bet官方游戏-365体育官网全球最大

东体:中国足改三十年 刘军揭秘青训症结

来源:林龙 东方体育日报 蓦然回首,中国的足球改革已蹉跎了三十多年。 初心不改,鬓毛已衰,壮志未酬。石头摸遍的中国足球,依然没找到

东体:中国足改三十年 刘军揭秘青训症结

来源:林龙 东方体育日报

蓦然回首,中国的足球改革已蹉跎了三十多年。

初心不改,鬓毛已衰,壮志未酬。石头摸遍的中国足球,依然没找到一条正确的过河之路。

但,过去三十年也并非一无所得。即便经历了很多失败,但挫折也是宝贵的财富。如能避开所有走过的坑,前行的方向也依然会有坦途和光明。

中国足改,三十难立。而今迈步从头越,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反思这三十年的得失——我们改革的初衷,做过的努力,走过的弯路,交过的学费……这一切不是过眼云烟,而在中国足球史上留下了烙印。留待后人继续改之,抑或加勉。

反思有多种视角,但万流归海,终是为了中国足球更美好的明天。

原国脚暨申花老队长刘军,先后以球员、教练、管理者、足协讲师等身份亲历了中国足球改革的全部过程。如今,刘军又受上海足协委托撰写了足球训练通用教材《青少年足球训练课程》。他对足球的赤心,对中国足球的深爱,一如往昔。他为中国足球三十年改革所做的梳理和辨析,颇多价值,值得深思。

如刘军所说:“希望能抛砖引玉,让真正爱足球、懂足球的专业人士都参与进来,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一起把中国足球真正搞上去。”

[改革的初衷]大赛失利逼出红山口会议足球

1990年-1992年,国足几次大赛都失败了,就是所谓的“黑色3分钟”“黑色9分钟”等,老是差一口气。那时候的感觉是,我们跟国外差的是比赛——包括比赛的场次、质量等,在关键时刻和临门一脚的处理上差一点。所以,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足球就开始了改革,就是著名的“红山口会议”。

[第一阶段]足球比的不是物质是细节

那时候的改革是以足球为先。我1989年进入上海一队,也就是申花的前身。那时候普遍解决的是物质问题,比如场地。在改革之前,国内一些地方的场地条件比较差,很多球场连草都没有。再有就是统一的服装。此前我们只是比赛的时候穿统一服装,平时都随意穿,当时教练开玩笑说是“正规军和游击队”。穿上统一的装备后,我们的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最重要的是有了“集体”的概念。

那时候的相关改革让我们在物质上有了很大提升,包括队员的待遇、住宿条件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联赛赛制进行了改革,从赛会制改成了主客场制。以前的赛会制,比如说集中在广东、山东或者安徽(赛区),一天一场或两天一场,对队员的恢复和球队的准备而言都不是很科学,更像是锦标赛而不是联赛。赛制的改革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记得从江湾基地到机场再到外地,舟车劳顿,那时候程控电话还没有,更别说手机了。

很多年之后我们看到,德国队在世界杯前一年就开始物色基地了,联想到当初的改革我们就能明白,细节对于足球很重要。比方说,这个基地要安排好德国队在世界杯期间的一切——包括去哪里最方便,包括宾至如归的餐饮,包括最佳放松手段的家乡音乐等。我想强调的是,足球比的其实不是物质,而是细节。

[最好的印象]体测选拔人是相对公平的

体测:当时徐根宝说过一句话:不被队员反对的教练不是好教练。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体测,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体测是相对公平的。作为职业队员,你的体能必须要达标,国家队、国青队、国少队都有相应标准的,达标了才可以入队,每个人都能看得到。但后来变成了谁组队谁挑人,感觉谁都可以进国家队了。

媒体:媒体很专业,职业素养很高,大多以报道足球的正能量为主。通过媒体的客观真实报道,整个社会都尊重我们这个行业。但好像是从2000年之后,负面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说泡吧、泡妞、出轨等,职业足球的形象开始变得越来越差。

形象:社会对我们高度认同,职业联赛的发展让虹口体育场从不足3000的上座人数发展到坐满3万观众,而且每支球队都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那时候,职业足球对城市以及国家的精神风貌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那时候我们踢球是有种为城市而战、为国家而战的感觉。

[获得的经验]当务之急是教练队伍建设

那时候的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硬件建设。因为软实力我们还处于“亚洲一流”,而且也具备了世界一流的潜质,我们选材和精英训练体系都已具备,唯一缺乏的我想应该就是适应高强度、高水平比赛的能力以及队员们对职业的投入和自豪感。所以我认为,那时候的改革(2000年以前)是成功的。

主导这一次改革的是足协专职副主席王俊生。他是足球专业出身的,所以他懂足球。另外,在我看来,年维泗是中国足坛的泰斗,他带出了太多的名帅和“老法师”,包括徐根宝、王俊生、戚务生、高丰文、马克坚、王后军、金志扬……这些人都成了各省市足球的带头人,年维泗为中国足球做出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虽然一直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但我觉得中国足球的当务之急还是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第一阶段的足球改革,在没有否定原先体系的前提下,加入了“职业”的元素,而且紧跟世界潮流,所以我们是成功的。

[第二阶段]俱乐部让足球变成了生意

参加1998年世界杯预选赛失败了。2000年左右,足协领导从王俊生换成了阎世铎。在他的主导下,中国足球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改革。此后担任过足协领导的还有谢亚龙、南勇、韦迪。

为了世界杯,我们把联赛给“牺牲”了,取消了升降级(2001-2005年,中国顶级联赛的升降级一直都是不正常的)。因为没有升降级,所以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丑陋的事情。如“甲B五鼠”“输球进中超”等。我记得在1992年“红山口会议”讨论第一次足球改革的时候,时任足协主席的袁伟民就曾有过“预警”:“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千万不能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老路,要避免出现假赌黑的现象。”

甲A改制为中超(2004年),对各俱乐部的硬件上有要求,梯队建设上有要求,俱乐部的经营开始完全市场化了。中超和甲A的主要区别就是,青少年球员的培训走向了市场。

2003年之前,各俱乐部的梯队还是包括少体校在内的体制内培养。换句话说,还是体育局来负责后备人才的培养。

2003年之后,后备人才的培养全改由俱乐部负责。正因为这个原因,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足球学校。这其中大多数昙花一现,但也有根宝基地这样的成功典范,他们为中国足球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从俱乐部角度考虑,足球是生意,为什么要搞青训,可以去买嘛。所以到后来就出现了5000万买一个青训队员的情况。

[最深的反思]人才培养不适合走市场化

放弃举国体制的优势而转向完全走市场化道路,不能说不对。欧洲的联赛也都是完全的市场化,可他们有强大的足球文化底蕴在支撑。英国也走过弯路,英超的繁荣也曾严重影响国家队的发展,但他们从2007年开始纠正错误,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所以2017年和2020年就拿到了世少赛、世青赛冠军,此后开始人才井喷。德国也犯过错,2000年欧洲杯在小组赛出局,被葡萄牙二队打了个3比0,然后他们大力发展青训,所以2014年就重新赢回世界杯。法国也是1980年代的失败之后开始改革,并在1998年赢得了世界杯。

这阶段我们把曾经带来成功的人才培养体制市场化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通过中超联赛而提高了中国足球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引进了世界级的球员、教练,提升了中国足球的形象。但不可否认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比如假赌黑。

重要的是,我们“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在之前做得都很好,抓好了6岁-12岁、13岁-15岁以及16岁-18岁这三个阶段的培养,但后来的改革却恰恰是废除了这个宝贵的人才培育体系。这阶段几乎就是中国青训的“十年低谷”。

现在回过头看,从1995年龄段到2004年龄段,我们几乎没有培养出一流的队员。联赛没有好的人才去充实,根子在于我们缺乏一个整体的体系化的计划,而是走一步看一步。

中国的体育除了足球以外,其他绝大部分的项目都搞得还不错。中国足球走“完全市场化”之后,培育体系就出问题了。“市场化”意味着,俱乐部以盈利为目的,而自己培养人就远不如买人的性价比高。俱乐部不愿意培育后备人才了,而我们又把原先被证明是成功的后备人才培育体制给废除了,所以后备人才就越来越少。

[第三阶段]体教结合培训机制太分散

走举国体制,我们进入了世界杯(2002年)。走完全市场化道路,我们的培育体制没了,成绩也严重下滑。经过反思,足协重新选择改革的方向而开始走中间道路,也就是校园足球或体教结合(从2014年至今)。

其实30年前也有校园足球。当时,上海一个区有几个传统小学在开展足球运动,好的队员被集中选拔到一个跟少体校挂钩的重点小学。就比方说,当时闸北区最好的是彭浦新村一小,后来还有止园路小学等。如果再有特别突出的队员(9岁,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会被选入区少体校。然后,全市范围内最优秀的队员进入市少体校(12岁到16岁)。那时候我们能培养出这么多有特点的优秀队员,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了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核心,就是9岁-12岁的第一阶段(7岁-8岁是普及阶段),以及13岁-15岁的第二阶段。16岁-18岁就是到上海市青年队,也就是当时的体工队。所以,这种选拔队员的体制跟现在体教结合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当时的那种框架下,7岁-8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组织一些比赛了,我二年级的时候就代表学校参加了“雏鹰杯”。这样的比赛,上海足协的老专家们会去看比赛,考察优秀的苗子,然后把名单给到上海足协,相当于为他们建立一个档案。那时候少体校的教练会看比赛,就像我后来去意大利考察一样,他们挑队员也是这样做的。通过比赛挑队员,不会直接跟小球员的家长交流,而是建立人才档案。所以我们那时候踢球很快乐,打比赛也没有压力。

当时我们足球主抓的三个阶段就是足球真正重要的三个阶段。7岁-12岁、13岁-15岁(刘国江教练在青岛时提出的“1315计划”)以及16岁-18岁。我们现在足球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体系化做得远远不够。即便还有一些培训机制,但都太分散,没有之前那种三个阶段的集中培养。

当时我们全市十个区最优秀的队员都集中在少体校培养,或者还会被八一队挑中。全国最优秀的队员也就集中在了八个联赛队伍当中(1989年开始有了联赛)。那时候也正是辽宁队十冠王的时代,所以我们开玩笑说,除了辽宁队,其他都是保级队。

那时候,我们每一个队员的基本功都特别扎实。我记得我们那时候一直在练带控球感,再就是狠抓一对一,那时候我们一对一能力特别强,而且是在小场地比赛。这些内容和现在国际足联倡导的训练体系都一模一样。所以,那时候我们在亚洲还是一流的,比如跟日本队相比。我们是专业的,因为有体系化建设,他们就还是校园足球为主。日本从1930年代就开始校园足球了,他们认为只要校园足球搞好就也能搞好国家队。

[痛点是什么]校园足球缺少精英化教学

重视校园足球没错,但却缺少了精英化教学——就像现在卡塔尔的足球,他们的成功主要就是因为有了阿斯拜尔基地,这就是所谓的精英化培养。还比如法国1986年之后开始建设的克莱枫丹基地,德国2000年欧洲杯之后开始打造的足球精英学校等,他们不久之后都夺得了世界杯冠军。

我们的改革之初并没有标准可以参考。其实欧洲发达国家,足球也是分三个层面:社会足球、校园足球、俱乐部足球。

今天我们反思这整个的过程,其实是完全符合足球规律的。社会足球(类似于“陈毅杯”或“漕河泾杯”这样的业余比赛),校园足球以及俱乐部足球,世界真正发展足球的就是这三个层面。不能说我们30年的改革一无是处,而是我们通过这30年的摸索证明了足球发展就应该走这三条道路。从2013年至今,我们建立起了社会足球、校园足球和俱乐部足球这三个足球发展体系,但目前我们的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反思之后会发现,问题的源头或许就在于我们失去了体系化、精英化培养。

从校园足球而言,我们发展了10年却收效不大。榜样在哪里?可以参考一下日本的高中联赛和韩国的大学联赛,他们的普及化和体系化建设值得我们学习。而精英化足球,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卡塔尔的阿斯拜尔基地。所谓的精英化培养,是社会足球、校园足球和俱乐部足球都可以在这个精英化里得到体现。这三个层面的优秀人才都可以通过精英化培养走进国家队。将日本和韩国的校园足球和卡塔尔的阿斯拜尔精英培养结合在一起——这应该是我们反思这30年足球改革之后得出的新的发展思路。

我们现在准备搞八个青训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队员、教练、裁判、经纪人,以及跟足球有关的各种专业人士。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精英学院。过去10年的校园足球,其实是取得了很大进步,像最近的一个杯赛(2023耐克校园足球冠军赛男子高中组,决赛是大同中学VS七宝中学),里面很多队员都不错。但唯一可惜的是,我们缺少一个把三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培养出来的一套体系,也就是精英培育机制。

[现在要做的]制定长远计划并踏实完成

一些老前辈在内的很多足球专业人士都曾说过,我们之前总是在否定——把原来我们好的传统的东西给否定掉。反观日韩,这些年我们和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我看来,他们的体系一直都没有变。就像是电脑,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没有变,改变的只是增加更好的配件,或是升级芯片,或是软件更新。日韩足球不断更新战术打法,或是新的训练方法,而我们却是全方位的改变,尤其是最有价值的体系化。

还有比较关键的是,我们似乎没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包括第一阶段的改革。这方面可以参考一下日本,他们从1982年就开始了40年的青少年培育计划。从1982年到1992年,他们用10年的时间拿到了一个亚洲杯冠军,出了三浦知良这批人。后来开始有了中田英寿这一批,再就是香川真司这一批,每一批都有优秀人才成长起来。反观我们,整个社会都达成的共识就是,足球一代不如一代。原因就是,我们在执行相关组改方案时出了问题。

我们现在反思的目的是,如何把我们曾经否定掉的好的东西捡回来,如何学习我们没有的东西。最终由1和2再得出3的结果。少体校模式回不去了,但可以借鉴卡塔尔阿斯拜尔训练营的精英模式。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初中联赛、高中联赛。如何检验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一个好的联赛机制很重要,而联赛的核心是培养人才、而不是追求成绩。

校园足球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是,没有所谓的“631”(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金字塔培养体系。如果再有大学起引领作用,那将会有更大的促进。还有个问题,我们搞的是足球锦标而不是足球文化,我们的初心不应当是追求成绩而是培养人才。所以,9岁-12岁的培养,到了12岁有一个选拔机制(通过联赛)。13岁-15岁阶段,到15岁来一次选拔。16岁-18岁阶段,也是到18岁来一次选拔。最后,再由大学来引领,确保“631”体制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足球改革做得最好的阶段,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间这阶段出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违背了足球的核心。1998年,贝肯鲍尔来中国的时候就说过:“发展足球就两个内容——高质量的联赛和青少年的培育。”我们改革的第一阶段有青少年的培育,有高质量的联赛。中间阶段我们有高质量的联赛,但没有青少年培育。后一阶段,我们有普及,但没有体系化的精英培养。我们足球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成功之处,如果能通过反思,取精华去糟粕,弥补各自不足,那我们就基本具备了足球发展的一个框架性的脉络。

原文刊登于4月17日《东方体育日报》A4-5版

← 上一篇: 警情数据库升级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 医院检查精液一般怎么取精?详细流程与常见方法解析 →

相关推荐

电子烟停产公告合集 距离9月30日落实执行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最后期限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各品牌在8月纷纷发布品牌停产非国...

电子烟停产公告合集 距离9月30日落实执行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最后期限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各品牌在8月纷纷发布品牌停产非国...

来源:雪球App,作者: 雾化头条,(https://xueqiu.com/6890153004/228181058) 距离9月30日落实执行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最后期限

9月2日全服(含体验服)停机维护公告

9月2日全服(含体验服)停机维护公告

亲爱的仙友: 为了给玩家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游戏环境,《诛仙》将于2025年9月2日上午8:00-10:00对所有服务器(含体验服)进行停机维护,预计

盈朒的意思:盈朒解释/拼音/读音

盈朒的意思:盈朒解释/拼音/读音

【词语】盈朒 【拼音】yíng nǜ 【注音】ㄧㄥˊ ㄋㄩˋ 词语解释 1.盈亏。盈满亏损。2.指不足之处。 网络解释 盈朒yíng nǜ ㄧㄥˊ ㄋㄩˋ 盈朒(1).

lol蒸汽机器人皮肤介绍

lol蒸汽机器人皮肤介绍

lol s8 蒸汽机器人天赋符文加点出装攻略玩法 蒸汽机器人是lol最有趣的英雄之一,呆萌的长相,憨态可掬的走路姿势,声音也是特别可爱,标志性的钩

摽拨的意思

摽拨的意思

bō kuăn 拨款 常用bō dă 拨打 常用bō fù 拨付 常用huà bō 划拨 常用tiáo bō 调拨 常用bō luàn făn zhèng 拨乱反正 常用tiăo bō 挑拨 常用bō dòng 拨动

本地画面和直播间画面不同步 原来是延迟在作祟

本地画面和直播间画面不同步 原来是延迟在作祟

很多新人主播在第一次直播的时候会发现,直播间的画面和本地机器的画面总是不一致,而且直播间的画面都会比本地画面慢一些,这是为什么